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故事溢流在希望的田野

    信息发布者:liu13838761561
    2017-03-04 11:34:26   转载

    江南生稻禾,禾叶何田田。鱼戏禾叶间。鱼戏禾叶东,鱼戏禾叶西,鱼戏禾叶南,鱼戏禾叶北。(摹《汉乐府•江南》)

        郴州高山禾花鱼,正是这尾嬉戏于禾荫下的鱼。

        郴州禾花鱼,故事溢流在希望的田野

        江南九月,时值初秋,秋意恬淡。湘南郴州,还不曾是“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”的季节,山巅依旧黛青,依稀可见江南的柔婉;广饶的田野稻穗低垂,一片一片金灿,丰收的笑靥堆满农人的眉梢;田埂上偶尔夹杂着点点盛开的山菊,连同一抹一抹的草绿,映衬出农野的勃勃生机。

        9月21日上午10时,“开渔喽——”随着一声响彻山谷的呐喊,“2016’桂东县禾花鱼开渔仪式暨爱心销售活动”正式启动,这成为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郴州助力农户精准扶贫发展高山禾花鱼产业的收官之作。

        2016年,郴州市择选7个扶贫示范点实验性推广了2016亩稻田禾花鱼养殖,平均亩产禾花鱼40斤,每斤售价30-35元,亩均增收1200-1400元,直接为山区农户增收241.9万元。

        禾花鱼是一条蕴涵文韵的鱼

        “郴”字,独属郴州。

        郴州是我国南方稻田养鱼的重要发祥地。郴州禾花鱼由来已久,它是一条从远古走来的鱼,更是一条将文韵故事铺满稻田的鱼。

        湘南因多为丘陵山地,几无大河湖泊可供捕捞,为常享鱼鲜,聪慧的先祖于是发明了稻田养鱼,而郴州稻田养鱼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。“湘南、湘西是我国稻田养鱼发源地之一。三国以前就开始利用稻田养鱼,当时主要分布在湘南临武、宜章一带……以鲤鱼为养殖对象。”1989年版《湖南省志》如此记叙,然民间更有“始于春秋”之说。

        生长在稻田里的鱼可谓“田鱼”。但并非所有的田鱼都称“禾花鱼”。顾名思义,郴州禾花鱼是长在稻田、并吸食过稻花精粹的鲤鱼。

        据1988年版的郴州《临武县志》记载:农民在插秧后,即放鲤鱼入田,收割前退水捕鱼,名为禾花鱼。

        于1941年修订的郴州《宜章县志》这样载述,“蓄池中,每年以松枝置池,鱼遗子松毛上,稍久出鱼苗如针,待大如指,分蓄田中。稻花落水,鱼唼之,即肥,长二三寸,稻熟竭水取之,谓之禾花鲤。骨软,味尤美,有色红黄者俗呼金丝鲤。”

        桂东县古书亦有记:桂东稻田终年浸水,民喜养鱼,谓田鲤,色红者谓金丝鲤。

        从众史料文献知悉,古往今来,郴州禾花鱼的传统放养品种多为鲤,这不单单是鲤鱼生命力顽强、肉质细腻、营养丰富,还因为人们对鲤鱼的无尚尊崇。对此,郴州市文物处研究员刘专可先生颇有一番考究。

        鲤鱼是华夏的图腾。宋《埤雅•释鱼》有言,“俗说鱼跃龙门,过而为龙,唯鲤或然”,这便是成语“鲤鱼跳龙门”的出处。龙的体貌中,则有鲤鳞、鲤鳍、鲤须。古代民间还有“九龙十八鲤”的说法,九条龙,鲤鱼占十之八九。

        鲤鱼是吉祥的化身。中国人讲究“年年有鱼”,特别是郴州人的团年饭,有一道菜不可或缺,那就是红烧鲤鱼,并且鲤鱼的眼睛在除夕宴上是千万动不得的,须留在正月初一方可享食,意寓连年有余。此外,在郴州一些农村至今仍保留着“提鲤迎亲”的习俗,一雌一雄结对成双,人们希望新人如鲤腹多仔、生子若龙鲤。还有,曾经风靡流行的“福娃抱鲤”“福娃骑鲤”等传统年画中,鲤鱼是真正的主角。

        鲤鱼是孝行的佳品。元代《二十四孝》记叙了王祥“卧冰求鲤”的故事,无独有偶,在郴州宜章县欧家洞村《李氏族谱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,清咸丰年间李氏族人李昭讲,为治母疾,夜夜捕捉鲤鱼制汤,历三年,母疾终愈,传为佳话。

        鲤鱼亦古文苑一景。《诗经》“岂其食鱼,必河之鲤”说的是鲤,汉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“鱼传尺素”说的是鲤,李白《赠崔侍郎》亦言鲤,还有王维、李商隐、元稹、陆游等历代大诗人无不作诗颂鲤。

        郴州禾花鱼的前世渊远,如今,郴州人再赋予禾花鱼以新的生力,为这尾禾花鱼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。

        品牌是产业的文化力、发展力,产业壮大需要品牌的支撑。“把禾花鱼做成郴州生态农业的知名品牌,打造成稻鱼文化的靓丽名片”。2016年8月,郴州市正式向国家农业部申请“郴州高山禾花鱼”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;9月18日,这尾鱼通过湖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审定和品质鉴评专家组现场评审,待农业部评审认定后,“郴州高山禾花鱼”将名至实归。

        禾花鱼是一条脱贫致富的鱼

        稻,为五谷之首。

        1988年我国发现的道县玉蟾岩人类洞穴遗址,考古鉴定其出土的稻谷遗存为八千至两万年前人工栽培,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。人工栽稻,开启了人类由原始渔猎文明走向农耕文明的光辉历程。

        人工植稻的出现,带给了人类驯鱼的灵感。古往今来,南方人独爱米食,因为米饭所散发出的清香,以及带给胃腹的饱和感,是其它任何面食皆无可比拟的,而稻田养鱼是南方人获取水产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手段,只要稻米仍然是江南人们的主食,“稻鱼”这种古老传统的农耕方式就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
        鱼,我所欲也;米,亦我所欲也。高山流淌好泉,好水养出好鱼,田鱼助生好稻。稻鱼种养使鱼和稻相辅相成,稻田里养出上品禾花鱼,田中鱼成就绿色生态稻,鱼米可一举兼得。

        郴州人将放养高山禾花鱼的稻田所产出的稻米称为“禾花鱼米”。郴州禾花鱼米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,其灌溉用泉没有任何污染,稻田几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,且因昼夜温差悬殊,生长周期比山下的稻禾长,稻米生态绿色,口感香甜细腻,是市民追捧的绿色生态食品。

        “作为一家专营生态稻米的民营企业,我们更看重的是以鱼养稻”,郴州有源千里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坦言,“高山禾花鱼养殖可以保证稻米的优良品质,这样的米比普通米每斤要贵2块多,而且市场需求很大。”

        正是瞅准了“禾花鱼米”的商机,2016年,公司与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合作打造“中国禾花鱼米第一村”,并与村民签订协议,以每公斤高于普通稻田谷1-1.2元的价格,收购村里所有的“禾花鱼米”稻谷。王伟表示,公司明年将向全市高山禾花鱼养殖区全面铺开稻谷收购。

        尝到甜头才能有想头,有想头才真有奔头。

        “抱着试一试的心情,今年我放养了20亩禾花鱼,起鱼700多斤,光是鱼就多赚了近2万元。”手指眼前连片的稻田,桂东县沤江镇侃大村稻农唐建强喜上眉梢。“插秧两周后,每亩田投放500尾鱼苗,不需要什么成本,中途只施些米糠之类的,管好水,三个多月捞鱼,池塘鱼一斤卖不到10块,禾花鱼30块还没得卖哩!来钱快、又省心。”

        一旁的村民连声附和,拍手称道,个个摩拳擦掌,卯足了干劲,打算明年大干一场。

        市畜牧兽医水产局驻桂东县寨前镇牛江村的扶贫工作队员王晟,仔细为村里的贫困户算了一笔账:今年村里给实施禾花鱼种养的农户200元一亩的补助;每亩至少可收禾花鱼30斤,田边保底卖价30元一斤;产800斤禾花鱼稻谷,每斤收购价比普通谷子贵5毛,村民每亩稻田增收超过1500元。坐在一旁的村支书黄玉松连连点头。

        禾花鱼无疑成为郴州农户的一条“致富鱼”。

        推行养殖业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郴州市今年启动“高海拔山区稻鱼共生”技术示范推广,将全市五岭山脉和罗霄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传统稻田养鱼山区,定为高山禾花鱼养殖区域。并在宜章县等四县开办7个扶贫试点,免费给1100余贫困农户发放鲤鱼幼苗100余万尾,发展禾花鱼示范面积2000余亩,预计产鲜鱼40.3吨,产值240余万元,为贫困山区农户亩均增收渔业纯收入千余元。而且实施稻田养鱼,每亩可减少农药化肥投入70元,每斤稻谷增值0.5元,每亩稻谷再增收470元。

        “高山禾花鱼•米”生态农业产业已具雏形,郴州初步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相得益彰的产业扶贫新路径。

        禾花鱼是一条幸福和美的鱼

        “留住乡愁”。禾花鱼,正是铭刻在记忆深处那一抹淡淡的乡愁。

        而今,彳亍于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,乡村宁静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,然手心里却还依稀存留故乡稻土的那一缕芳香。快乐的光景留驻在记忆的某一个角落,即便是稍纵即逝的一闪灵光,便拉开了思绪的河闸。

        曾记儿时,跟随父亲下田捉禾花鱼,只见父亲将结满青涩谷子的禾苗扒分开来,脚下踩出一条水路。尔后,扒开稻田的出水口,不一会就听见鱼尾响水的声音。约莫半个多小时,鱼儿便纷纷逃进刚踩出的水路里,成为“瓮”中之鱼。

        最有趣的事,莫过于将抓在手的鱼重新放回田沟,再抓、再放,又放、又抓,如此折腾数回,之后,折一根野草从鱼鳃处穿过鱼嘴,提着成串的禾花鱼飞奔回家。

        母亲接过禾花鱼,顺手从佛龛前取出一根祭祀用过的香棍,刺进鱼鳃下方部位,一番搅动,两指轻轻一挤,青色的小鱼胆便被掏出体外。将鱼下进早已冒烟的油锅,“滋——”的一声,焦香的味道便开始在简陋的柴伙房中弥漫开来。待禾花鱼煎至金黄,往锅里倒入半瓢水,放入切成块状的丝瓜,再盖上锅盖,大火焖上个十分八分钟,一道“丝瓜焖鲤鱼”便可以出锅了。那时那刻,围在锅前的众姊妹,没有人可以抵挡禾花鱼香鲜的诱惑,一个个馋涎欲滴,却是其乐融融。

        正是满怀着这样朴素的乡村情结,原始、原味、原生态的乡土记忆,勾起了无数城市人的向往,赏略田野风光、体验农耕文化、品位农家美食,这条鱼,俨然成为郴州乡村的一道风景,给人以无比的渔悦。

        养在深山未曾见,名声已在山外山。郴州“高山禾花鱼•米”渐成气候,既是当地的一项生态农业特色产业,也促成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提升。

        “我养禾花鱼,邀您来当捉客食客”,郴州禾花鱼掀起一阵乡村游文化风。九月流火,暑往秋来的郴州,围绕这条禾花鱼开办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节,让这股节会的风热潮涌动。

        2015年9月,苏仙区良田镇菜岭村举办首届“禾花鱼美食文化节”。今年8月28日再举办第二届“禾花鱼•米”美食文化节,节会的农家抓鱼摘菜体验、“禾花鱼•米”公益竞拍等趣事招徕上万游客,仅村里的禾花鱼•米就为村民增收150万元。

        曾经沉寂的菜岭村“因鱼办节,因节而火”,田鱼且未上岸,已是名鱼有主。节会虽过,但余温尤热,车水马龙,进村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。

        “这段时间每天有十几桌客,忙不赢。”9月15日午饭后,村民黄存新的农家乐刚送走福建莆田的一批游客,又接到第二天慕名前来品食“高山禾花鱼”的六桌订餐,甚至预定已经排到了“十一”黄金周。

        把禾花鱼打造成节会经济新亮点。除了苏仙区菜岭村“禾花鱼•米”美食文化节,今年8月以来,郴州市还连续举办宜章县欧家洞村禾花鱼开渔仪式、北湖区仰天湖禾花鱼米节、桂东禾花鱼开渔仪式。特别是在9月23日开幕的“湖南郴州首届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”上,“金秋鱼米”丰收节更是成为节会四大主题活动的压台之戏,倍受游客关注。

        每每节会,嘉宾们将之前预定的禾花鱼带回家。今天的郴州,还从来没有因为一条鱼受到这般关注,高山禾花鱼俨然成为郴州节会文化中一个频闪的亮点,发展成为新兴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极。

        持续快速发展壮大禾花鱼产业,这是郴州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的愿景。“我们的目标是到2019年,全市发展10万亩‘高山禾花鱼’。弘扬渔文化,今后要借力郴州•中国休闲城市的招牌,每年举办以‘郴州高山禾花鱼’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文化节,让禾花鱼鲤雅登城市人的餐桌,”局长黄仲信心满满。

        风正起帆欲扬。郴州高山禾花鱼,已不再是一条简单的鱼,更不再是简单的一条鱼,这条鱼一定可以跳得更高、游向更远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